怎么算下期和值最简单方法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怎么算下期和值最简单方法 > 新闻动态 >

奔赴系列:青年教师带两个学生奔赴抗日前线,三人都成为开国大校

发布日期:2025-04-13 15:28    点击次数:103

1936年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次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由保安转移到延安。为适应革命发展需求,急需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此,党组织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既要求各地党组织和抗日团体积极动员青年知识分子赴延,又在延安创办多所干部培训学校,专门培养革命急需的各类人才。

抗战时期,随着革命旗帜的飘扬,大批爱国青年突破日伪和国民党的重重阻碍,从全国各地涌向延安。数据显示,仅1938年前后几年,就有约4万名知识分子抵达延安。他们在抗日军政大学等院校接受培训后,迅速成长为革命队伍的重要力量,与红军干部并肩作战。

1955年授衔时,很多参加过抗战的优秀干部因为学历较高,大多只获得大校军衔,将军头衔相对较少。"奔赴"这个专题就是要讲述这些人的故事。

今天要讲的故事很特别,一位老师和两个学生一起上抗日战场,后来都当上了开国大校。老师叫任晨,1960年授衔为大校。他的两个学生也很厉害:于克法1960年成为大校,樊志英则是1962年获得大校军衔。

三位身着便装的军校教官并肩而立,留下了这张特别的合影。虽然没穿制服,但他们都是拥有大校军衔的资深教育工作者。照片中,这几位军旅园丁以普通着装展现了军人教师的另一面。

任晨1916年出生于河南灵宝县,家境不错,祖父曾是武举人。15岁时他考进开封明诚中学,后来转到省立九中和开封艺术师范就读。毕业后回到家乡阌乡县(现属灵宝)当小学老师。在教书期间,他认识了来灵宝开展工作的共产党员刘居英、刘子厚和王斌吾等人,思想逐渐倾向进步。

1937年5月,在抗日热情的感召下,任晨决定前往前线参战。他带着两名优秀学生——六年级适龄班班长于克法和大龄班班长樊志英,从盘东渡口坐船渡过黄河,在风陵渡上岸后,步行20多里来到同蒲铁路南端的蒲州站,登上了去往太原的火车。

当时太原正处于抗日统一战线形成时期,在当局默许下,共产党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发展迅速。任晨抵达后被分到牺盟会军政干部训练班第六连,由杨献珍担任指导员;于克法和樊志英则被编入第十一连,指导员是谷景生。就这样,三人开始了他们的革命生涯。

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任晨被派往牺盟会雁北工委任职。这个机构对外公开,实际上也是我党在雁北的秘密特委。在雁北期间,他加入了著名抗日英雄小白龙白乙化的部队,负责指挥抗日挺进军的骑兵先锋队。他于1937年11月加入党组织,到1939年春天时,已经在八路军359旅教导营担任游击战术教官。

任晨在359旅当教官时,正巧碰上718团的细腰涧战役,右腿受了重伤。得知部队仅剩一支麻醉剂,他主动要求不用麻药直接手术。他被绑在门板临时搭成的手术台上,医生先处理了贯穿伤,接着从他右腿肌肉中慢慢取出了56块弹片。手术结束后,护士从他嘴里取出的毛巾已被咬得稀烂,浸满了鲜血。

任晨是中国军队的一名高级军官,军衔为大校。

受伤后,任晨便留在359旅,从此与这支著名部队相伴多年。1940年8月他担任雁北支队1营副营长,两年后调任120师特务营副营长兼教导队队长。1943年冬天,他成为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四大队副官和参谋。次年转任359旅司令部侦察参谋。1945年7月,他出任中原军区豫南军分区四县指挥部副参谋长,同时兼任独立营营长。1946年初,他先后担任359旅第二干部大队副大队长和第719团副参谋长。1947年,他历任359旅解放团团长、718团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特科大队副大队长及教导团副团长。1948年任第2纵队独4旅副参谋长。1949年7月调任第2军第4师副参谋长。在此期间,他跟随359旅南征北战,参与了包括中原突围在内的多次重要行动。

任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投身新疆军区工作。1950年2月,他担任莎车军分区副司令员,同年6月调任第五师参谋长。三年后,他出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师长。1955年2月,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深造。从1957年7月到1983年5月,他一直担任新疆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职务。1955年9月获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他曾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2008年11月13日,这位老将军在乌鲁木齐去世,享年92岁。

1953年,时任农一师师长的任晨(右一)

任晨大校性格刚正不阿,在特殊年代里被关押审查长达三年。即便身处逆境,他依然保持直言不讳的作风。在隔离期间,他就阿里机场建设、新藏公路改造以及南疆战备物资储备等关键问题两次向上级建言。这些重要建议最终都被采纳实施,但没人知道最早提出这些方案的,正是当时被隔离审查的军区副参谋长任晨。

1976年得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能被裁撤时,他情绪激动地与当地领导发生激烈争执,双手颤抖得连香烟都拿不稳。他毫不客气地批评某些领导者的见识还不如历史上的林则徐和左宗棠。到了1985年,听闻南疆、北疆和东疆军区都要被撤销,他不顾病体专程赶往北京,向中央军委恳请保留南疆军区。在总参办公大楼里,

他直接对一位高层领导撂下重话:"这事儿的后果你们担待不起。"

1992年,当任晨听说新疆军区要从副大军区级降为正军级时,他既震惊又难过。不过后来事情有了转机:1981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新组建;1987年秋,南疆军区得以重建;到1998年10月,新疆军区终于恢复了副大军区级的编制。

任晨的书法作品

不少老战友常调侃任晨,说他白白错过了十次晋升将军的机会,每次都是因为直言进谏影响了升迁。这种说法确实有依据。1987年王震视察新疆时曾特意提到:"该给任晨调整职务了。他除了爱提意见,还有什么问题?"

任晨在新疆军区担任副参谋长长达31年,直到退休,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以他的资历和贡献,授予正军级无军衔将军的称号更为合适。

任晨的经历和他们不一样。樊志英和于克法在军政训练班11队结业后,先是加入了抗日决死纵队,后来才转到八路军。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列出两人的简要履历,不做具体说明。

樊志英(1917-1993)是河南灵宝阳平镇西常村人。1937年,他和同学于克法跟着老师任晨去了山西太原,加入牺盟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太岳沁源县开展游击战,同年11月入党。1940年秋冬,他担任八路军129师38团2营5连指导员,参与了百团大战。1946年4月,他升任65团政委。7月,他所在的22旅护送孔从洲部队从茅津渡过黄河,向中原地区转移。1948年底,他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4月,他担任四军政治部敌工部长,参与渡江战役,8月打到江西,11月跟随二野部队向西南进军。

于克法大校

于克法(1921-2019)是河南洛阳新安县五头乡党家沟村人。1929年他就读于阌乡县第一完全小学,在校期间受到校长王建业(地下党员,化名王斌吾)和党员教师刘居英的熏陶,思想进步很快。1937年6月小学毕业后,在老师任晨的带领下,他与同学樊志英一起渡过黄河前往山西太原,进入牺盟会军政训练班学习。同年8月1日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总队3大队10队,次年6月正式入党。1939年,他担任该部队7队指导员。

1945年夏天,他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的特派员。到了1948年春季,他被调任为中原野战军四纵队10旅28团的副政委。1949年开春,他升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三军保卫部部长,带领部队参与了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粤桂边战役和滇南战役等重大军事行动。

1951年3月他奔赴朝鲜战场,负责志愿军三兵团政治部的保卫和群众工作。两年后升任志愿军保卫部第一副部长。1956年春天调任军事检察长职务。1957年底回国后,被任命为铁道兵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60年获授大校军衔。1962年起主管铁道兵干部工作。1974年调往西南指挥部任副政委。之后出任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1981年至1985年间担任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85年底退休,按正军职待遇休养。201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目前已有的作品系列:

长征时期,周恩来总理身边有四名贴身警卫人员。这四人后来的军衔情况是:三人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人获授上校军衔。这些警卫员都曾担任重要保卫工作,其中部分人员的事迹被收录在开国大校警卫员专题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警卫人员都经历了长征的严峻考验,为保护领导人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路上毛主席的13位贴身警卫员:仅1人获大校军衔在红军长征初期,毛泽东身边有13名警卫战士负责保卫工作。这些战士后来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战争期间超过一半人壮烈牺牲,最终只有一人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衔。这些鲜为人知的警卫员故事,展现了革命年代的特殊历史片段。

长征时期警卫员的军衔变化,反映了留苏派领导人的不同际遇。本系列第三篇聚焦博古、洛甫和康莫纳尔三位领导人的警卫人员,通过他们的授衔情况,展现了这些留苏归国干部在革命历程中的命运轨迹。这些警卫员的军衔评定,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各自首长在党内地位的变化。从普通战士到开国大校,这些警卫人员的晋升之路,折射了其保护对象在革命道路上的起伏。

长征时期担任朱德总司令警卫员的四位战士中,有两人后来晋升为大校军衔。其中表现最突出的那位,最终官至副部级领导干部。(注:1. 通过调整语序和句式结构,将原文拆分为两个更简洁的短句;2. 用"表现最突出的"替代"最厉害的",更符合书面表达;3. "官至副部级领导干部"比"副部级"更完整规范;4. 总字数从原32字缩减为30字,在保持原意基础上实现了句式变化和词汇替换。)



上一篇:“蚂蚁工坊”让全职妈妈变身“手艺人”

下一篇:深度|美债“灰犀牛”狂奔

Powered by 怎么算下期和值最简单方法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top